《信條》:時空逆轉之後(無劇透)
諾蘭:“有關。” 記者:“請問這部電影和時間穿越有關嗎?”
文章來源:極客電影
ID:geekimovie
作者:復制人寫手
編輯:kate
原標題:致準※備一刷《信條》的你(無劇透)
9月4日起,《信條》就在國內正式上映了。
它必(已)將(經)在網絡上掀起一股討論的大潮。
溫馨提示:一刷前先做足心理準備,因為——
你可能從沒見過這樣的電影。
《信條》是克裏斯托弗·諾蘭導演的第十一部電影長片。
作為影院、膠片與IMAX攝影機的堅定Ψ支持者,諾蘭不僅把自己的最新作品鎖定在影院首映;
而且他的《盜夢空間》和《星際穿越》也都趕在國內影院復工後第一批做了重映。
△?我在影院復工後看的第▓一場電影就是零點場的《星際穿越》
如今在↙國內院線上,同時放著“諾蘭時空三部曲”——也算是一種“奇景”了。

△?“諾蘭時空三部曲”
這除了是給影迷的福利,更代表了諾蘭對電影院的回饋;
《信條》肩負「著的是“幫助影院恢復,重振電影信心”的使命。
01
高概念迷宮型劇情
你能〓相信嗎?
我們為一個陀螺已經爭論了十年;見證了哥譚市的人文主義精神;超越未來,進入高維空間;爭分奪秒,多視角重回二戰……
今年,諾蘭剛剛過完50周歲生日,這位“造夢大師”這次要帶我們去哪裏?
諾蘭喜歡“假設式”創作法。
先有一個“假設”,然後圍繞它去挖掘可能性。
比如《盜夢空間》假設了“人能進入另一個人的夢境、並植入想法”之後可能的情況。
這次《信條》的“假設”是:
如果科技足夠發達,人類能控制時間的流向,讓它從“向前流動不回頭”到“往回流動”,人為制∞造出“時間逆轉”,會發生什麽樣的故事?
從一個簡單的想法起始,然後開發出很酷的視覺來定義“時間逆轉”。
在“逆轉”的世界裏,一切都是相反的。
比如我們在預告片看到的“用手把水元波子彈從桌面吸上來”;
倒著追逐的車輛;
除了這些表象,人類社會會變成什麽樣?哪些勢力會參與這項技術的角逐?
我從小就喜歡諜戰片,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,讓諜戰題材更符合今天的審美、擁有更大的可能性……
諾蘭把“假設”、對未卐來的想象,和自己喜歡的題材結合在一起,就構成了他原創《信條》劇本的基礎。
由約翰·大衛·華盛頓飾演的“主人公”是一名特工,他在一次致命任務之後發現了“時間逆轉”,和背後的神秘特工組織TENET。
△?約翰·大衛·華盛頓演繹的“主人公”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極度克制,卻有著相當細致的情緒表達,很酷很圈粉

△?約翰·大衛·華盛頓(右)是奧斯卡影帝丹澤爾·華盛頓(左)的兒子,虎父無犬子
為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,“主人公”與羅伯特·帕丁森飾演的特工尼爾搭檔,通過“逆轉”來拯救世界。

△?“主人公”(左)與蝙蝠俠、哦不,是特工尼爾(右)

△?科幻版英倫特工既視感
在《信條》中,主角沒有名字,只有代號“主人公”(片ζ 尾演員表裏也是這麽寫的!);
“主人公”從始至終與觀眾視角重合——從剛知道TENET時的錯愕,到一點點學習關於時間的技術——你的困惑就是他的困惑,你心裏的問題就是他會提出的問題。
一層層揭開《信條》故事的過程就像在玩遊戲:
前半部分學習知識和技能,了解怎麽在“逆轉世界”生存,練習招式獲得武器;
後半部分告別新手試煉,進入英雄【模式,過關斬將打Boss。
這150分鐘絕對讓你緊張到喘不過氣:
世界觀奇怪設定、龐大的信息量、高速推進的劇情節奏、不同角色的不同目標和立場,誰背叛了誰、誰又“雙重背叛”了誰……
△?《信條》人物摟緊了小唯海報集
盡管如此,《信條》的故事是完整而且自洽的。
一刷小建議:只要你順著影片中設定的規則走,就能把▽主線故事看懂。
但若想得到更完整的體驗,就需要通過洞悉無數諾蘭精心藏好的小細節,才能揭開全部迷底。
《娛樂周刊》曾這樣評價諾蘭:
當更多導演還在充當畫家的時候,他已經變成了電影行業裏的建築大師。
他構造⊙影片,設計藍圖總是力求完美無缺 ,並沈醉於每個細節;
他追求自由,不同於頭、身、尾的古典敘事邏輯,諾蘭傾向於用自己獨特的手法來構建敘述。
諾蘭善於顛覆性地改變常識過程,以高強度、超理性的敘事手法為審美疲勞的我們帶來了迷宮般的敘事體驗。
《信條》把諾蘭式敘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。
所以,它絕對是影史上最值得“多刷”(註意,不是“二刷”)的電影之一。
02
高影點了點頭院奇觀,“炸飛機”只是開始
據媒體報道,《信條》制作成本在2億美元以上。
即使喊一聲“諾神”,這個數目對他來說也算是最高紀錄之一了。
這些錢都花在哪兒了?
答:構築一場電影院裏前空前的奇觀。
首先,《信條》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。
諾蘭和他的“禦用“攝影師霍伊特·範·霍特瑪不但改造了IMAX的鏡頭,讓IMAX攝影機能直接捕捉到獨特的“倒轉影像”;
△?人物、動作、大小場面,攝影師霍伊特這次全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
他們還把IMAX攝影機綁在車上拍攝追車畫面,太奢侈了!
其次,因為諾蘭追求“真實感”審美,不喜歡用綠幕做特效,所以一切場面都要爆求“真刀真槍”的拍。
劇組▆大費周章地在美國、英國、丹麥、挪威、意大利、印度、愛沙尼亞等多個國家取景拍攝。
△?繁華都市裏“蹦極”
△?華麗海面上“滑翔”
我們都知道,諾蘭為了拍片中一個飛機爆炸的鏡頭,真的買了一架波ㄨ音747飛機就為用來炸掉。
△?“一鏡到底”炸飛機
加上為數眾多的動作場面、刺激的公路多車追逐、超乎想象的時空正逆同框奇景……
△?炸港口

△?炸汽車
△?炸大樓
這些努力(和經費)全都反映在影片畫面裏了。
150分鐘震撼的大銀幕畫面,讓《信條》成為一個影院裏的藝術品。
片中高潮部分的“時間大戰”,恢弘卻十分奇特,創意和執行完全可以載入影史。

△?最後這段絕對不能劇透,拍攝和剪輯手法讓人驚掉下巴
你看完一定不敢相信,《信條》這樣一部視覺奇觀,特♀效鏡頭連300個都不到;
他自己的上一部太空科幻片《星際穿越》用了850多個特效鏡攻擊頭;而《復仇者聯盟》系列的3和4,特效鏡頭的使用量都在3000個左右。
諾蘭用事實證明了他你錯了對“實拍”的熱愛。
最後不得不提的是《信條》的配樂和音效。
漢斯·季默用低沈莊重的史詩般♀配樂幫諾蘭打造出品牌;
但這次漢斯·季默並沒參與,諾蘭找的是80後瑞典音樂人——Ludwig G?ransson。
Ludwig沿用了季默此前配樂的風格,但加入了很多電子元素,節奏感也更強,整體更有科技感,符合《信條》諜戰與科幻的氣質。
無論從視覺還是聽覺,或是五官周身的體驗,《信條》絕對值得你跑一趟電影院!
《信條》再直直次證明了,沒人能像諾蘭這樣思考和架構電影;更沒人能用如此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拍電影。
《信條》是諾蘭對自己的挑戰,對“更加極致”的一次沖擊;
還命令好我們有機會見證這個過程。
《信條》諾蘭寄語中國影迷預告?>>
你此刻的心情
-
21
-
0
-
0
-
0
-
1
版權聲明: 凡本站註明來源非設計癖的文章,目的在於傳播,如需轉載,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,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;凡本站所發布的圖片、視頻等素材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供學習與研究,如果侵權,請提供版權證明,以便盡快刪除。
